一概述:
旋进旋涡流量计传感器的流通剖面类似文丘利管的型线。在入口侧安放一组螺旋型导流叶片,当流体进入流量传感器时,导流叶片迫使流
体产生剧烈的旋涡流。当流体进入扩散段时,旋涡流受到回流的作用,开始作二次旋转,形成陀螺式的涡流进动现象。该进动
频率与流量大小成正比,不受流体物理性质和密度的影响,检测元件测得流体二次旋转进动频率就能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获得
良好的线性度。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、滤波、整形转换为与流速成正比的脉冲信号,然后再与温度、压力等检测信号一起被
送往微处理器进行积算处理,最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测量结果(瞬时流量、累积流量及温度、压力数据)。
二,基本技术参数:
型号规格
|
公称通 DN(mm)
|
流量范围
(m3/ h)
|
工作压力(MPa)
|
精确度等级
|
重复性
|
SPLUX-15
|
15
|
1.5~12
|
1.6
2.5
4.0
6.3
|
1.0
1.5
|
小于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1/3
|
SPLUX-20
|
20
|
2.0~15
|
SPLUX-25
|
25
|
2.5~30
|
SPLUX-32
|
32
|
4.5~60
|
SPLUX-50
|
50
|
3.0~150
|
2.5~75
|
SPLUX-80
|
80
|
20~400
|
10~200
|
SPLUX-100
|
100
|
40~800
|
30~600
|
SPLUX-150
|
150
|
100~1800
|
40~900
|
SPLUX-200
|
200
|
360~3600
|
1.6;2.5;4.0
|
三,主要技术参数
主要技术参数
|
|
电气性能指标
|
|
标准状态条件
|
P=101.325kPa,T=293.15K 2.使用条件:
|
工作电源
|
外电源:+24VDC
|
环境温度
|
-30~+60℃
|
内电源
|
3.6V锂电池;
|
介质温度
|
-20~+80℃
|
整机功耗
|
外电源,<1W
|
相对温度
|
%~95%
|
内电源
|
<0.3mW,
|
大气压力
|
86KPa~106KPa
|
输出方式
|
4~20mA电池信号 ,RS485通讯 ,脉冲信号
|
四,安装注意事项
保证其上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3D,其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1D。示意图见。
(D:旋进旋涡流量计的公称通径)
|

|
扩管:
对于扩管,要保证其上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3D,其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1D。示意图见
|

|
弯管:
对于弯管,要保证其上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3D,其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1D。示意图见
|

|
阀门:
如果上游侧有阀门,那么要保证其上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3D,其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至少为1D。示意图见
|

|
流量计的现场安装须符合GB3836.15-2000《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:危险场所电气安安装注意事项
装(煤矿除外)》标准相关规定;
流量计应安装在便于维修、无强电磁场干扰、无机械振动以及热辐射影响的场所;
流量计室外安装时,上部应有遮盖物,以防雨水浸入和烈日曝晒影响流量计使用寿命;
流量计可水平或垂直安装,流体流动方向应与壳体上标识的方向一致,在流量计的上游应保证有
2DN的直管段;
为了不影响流体正常输送,建议按图3安装旁通管路,在正常使用时必须关闭旁通管道阀门;


五,故障现象及其排除方法:
故障现象
|
可能原因
|
排除方法
|
接通电源后无输出信号
|
1.管道无介质流动或流量低于始动流量;
2.电源与输出线连接不正确;
3.前置放大器损坏(积算仪不计数,瞬时值为“0”);
4.驱动放大器电路损坏(积算仪显数正常)。
|
1.提高介质流量或者换用更小通径的流量计,使其满足流量范围的要求;
2.正确接线;
3.更换前置放大器;
4.更换驱动放大器中损坏的元器件。
|
无流量时流量计有信号输出
|
1.流量计接地不良及强电和其它地线接线受干扰;
2.放大器灵敏度过高或产生自激;
3.供电电源不稳,滤波不良及其它电气干扰。
|
1.正确接好地线,排除干扰;
2.更换前置放大器;
3.修理、更换供电电源,排除干扰。
|
瞬时流量示值显示不稳定
|
1.介质流量不稳;
2.放大器灵敏度过高或过低,有多计、漏计脉冲现象;
3.壳体内有杂物;
4.接地不良;
5.流量低于下限值;
6.后部密封圈伸入管道,形成扰动。
|
1.待流量稳定后再测;
2.更换前置放大器;
3.排除脏物;
4.检查接地线路,使之正常
|
累积流量示值和实际累积量不符
|
1.流量计仪表系数输入不正确;
2.用户正常流量低于或高于选用流量计的正常流量范围;
3.流量计本身超差
|
1.重新标定后输入正确仪表系数;
2.调整管道流量使其正常或选用合适规格的流量计;
3.重新标定。
|
显示不正常
|
转换器按键接触不良或按键锁死。
|
更换显示板。
|
换新电池后
出现死机
|
上电复位电路不正常或振荡电路不起振
|
重装电池(需放电5秒后重装)或将电池盒下的大电解电容两脚短路放电复位
|